于尔格·维滕巴赫:施托克豪森《曼怛罗》

tags: Wyttenbach Stockhausen

— 我们在照片中看到了什么?

— 一个有舞台和听众席的音乐厅。(所谓的「缪斯神庙」难道不是一种仪式性崇拜的后期形式的空间吗?我的音乐就像一个围绕着作品、艺术家和听众的环。通过专注于一部音乐作品,通过对时间的共同展开的体验,人们获得了与他的一致意见,甚至他的同情——无论多么短暂。在一个较微小的形式和较小的强度下,这种拥抱以至于安全的、处于一部作品的光环的核心的感觉,甚至在录音中仍然可以感觉到)。

— 我们看到和听到了什么乐器?

— 古老的铙钹,调过音的铜盘。每个音乐家面前都有一套12个这样的乐器,听起来像高高的铃铛,用鼓槌敲击。钹和钟无疑是最古老的崇拜乐器:它们召唤着祈祷,召唤着神灵,或者为死亡仪式伴奏。

这种清晰的、能产生长时间回响的敲击声是古钹的特点,在《曼怛罗》中,它完善并扩大了钢琴声音的攻击和共振,从而以惊人的方式将其与通过环形调制器加入的正弦波声音联系起来。

Boku-sho,圆形的日本木块,像小的木质边鼓,里面是空的,有四个不同的音高。这种打击乐器无疑在过去也曾用于为魔法召唤和狂喜伴奏。在《曼怛罗》中,这些木块的声音与钢琴击弦一起,使其更强。就像古钹一样,它们通过一个明显的信号效果,承担了一个结构话语的形式功能。

两架三角钢琴。在工业时代,钢琴是资产阶级的崇拜乐器(人们甚至听到了关于键盘「魔术师」或狮子和老虎的叫法)。凭借其不断完善和日益标准化的机制,它表达了西方人的技术智慧以及他的异化:钢琴家坐在他的乐器前就像坐在一台机器前。让我们考虑一下声音生产的抽象、无体的方面:缺乏与歌手、弦乐、管乐和打击乐器的直接身体接触。在《曼怛罗》中,施托克豪森试图通过环形调制来改变钢琴的声音,使其「活」起来。由于钢琴家同时演唱,激活了打击乐器和它们的装置,他们的演奏再次获得了更多的姿态性质量,甚至是戏剧性和身体的东西。

电子乐器:用于放大声音的麦克风;用于「扭曲」声音的环形调制器,用于增加莫尔斯码重复序列的短波接收器,一个混音板和扬声器。难道电子乐器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崇拜乐器吗?

音符,记号:动机,主题,序列,重复,人们可以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认为是一组公式或魔法符号。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曼怛罗?

为了尽可能简单地解释,这个术语指的是魔法公式,神圣的短语,在印度密宗瑜伽的哲学传统中,这些短语可以作为扩展良心和获得特殊精神力量的集中练习。密宗的基础是「一切皆为一体,每一部分都对整体产生影响」的理念。在我看来,这个概念似乎也很接近勋伯格周围的第二维也纳学派的思想,以及序列作曲家(因此也接近施托克豪森的概念)。

关于这部作品,1970年作曲家写道:

《曼怛罗》, 1970年5月1日至6月20日在大阪创作的作品,7月10日至8月18日在库尔滕一次性完成了最终修改。其形式计划和骨架:

这部作品完全源于一个由13个声音组成的公式和它所包含的结构关系。这个公式由四个部分组成,中间以无声隔开;每一个声音都有一个独特的特点:1.有规律的重复;2.最后的重音;3.正常;4.围绕中心音的appoggiatura;5.震音;6.marcato和弦;7.初始重音;8.半音连奏;9.staccato;10.摩斯密码的不规则重复;11.颤音;12.初始重音振荡;13.和弦的琶音。在每一个例子中,这13个特征决定了作品中的一个大循环。除了这些持续的摩擦声、这个曼怛罗根据12种增音形式和13次十二转调与自身的叠加,没有别的。事实上,在这13个大循环中的每一个(一个接一个的音符成为中心,增音形式围绕着这些发展),13个曼怛罗特征中的一个将成为主要的。

因此,《曼怛罗》不是一个变奏形式:没有任何声音被添加,没有任何东西被伴奏、装饰或变化——曼怛罗始终是它自己。它根据12种潜在可能与其13种特性出现。作品结束前的快速段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压缩了整个作品;然后所有的增音和转调都按照四个层次以相当快的速度汇集起来。

作为一种技术程序,「环形调制」使建立一个新的和声关系系统成为可能。每个钢琴部分由两个麦克风放大,用正弦波调制,并同时与现场的声音混合。在作品的13个大循环中的每一个,钢琴家都有一个正弦波的声音,与该部分的中心声音相对应:第一个钢琴家是曼怛罗的原始声音,第二个钢琴家是其镜像反转。根据曼怛罗的声音和当时调制的声音之间形成的间隔,产生的声音的不和谐度发生变化,并远离钢琴声音的频谱:小二度和大七度产生最不和谐的调制声音,八度和五度是最和谐的。人们还能感觉到一种连续的和谐「呼吸」,从和谐到不和谐的声音,然后又是和谐,这是由于调制的正弦波声音和钢琴的调制声音之间的完美测量关系。

当然,《曼怛罗》的单元结构是宇宙的单元宏观结构的音乐缩影,也是作为声音核心的谐波振荡的单元微观结构的放大。

为了完善这一点,我们必须提到,在一开始,施托克豪森给他的作品起了一个更平凡的–但也更有解释力的–标题,Ring-Ring。「环」是一条由声音组成的「项链」,每个部分都依次出现在中心位置;还有一个大的形式,可以折叠在自己身上;有振动和响声1的乐器;圆形打击乐器;最后是环形调制。这部作品的瓦格纳式长度已经预示着最近的一部作品–歌剧《光》,其中施托克豪森与瓦格纳展开了完全较量……

我想以个人的方式来结束。在我们计划在苏黎世附近的韦齐孔进行的《曼怛罗》演出中,作曲家亲自负责音响控制,并与我们排练了一整天。对于我们所有人,以及已经负责环形调制和混音的托马斯·凯斯勒来说,这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经历;施托克豪森所告诉我们的,事实上,他的批评和建议从技术和艺术的角度来看都是令人信服的。这让我们看到,他对作品与其实现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想法,以及他在多大程度上听了他的音乐,至最微小的细节。(让我顺便提一下,根据我指挥过许多当代乐谱的经验,目前很少作曲家有这些特点!)。

同样令人愉快的是,施托克豪森在一次成功的演出中所感受到的快乐–几乎就像一个孩子,然后是他自己的成功,尽管我们的演出是以一个「抢跑」开始的。我还几乎没有演奏「主题」,扬卡已经准备继续演奏第一个快速部分,这时大师的声音突然从调音台上传来,穿过黑暗的大厅:「这不可能!」我们很尴尬,但没有意识到错在哪;又一声「快离开这里!」让我们意识到,一名媒体摄影师已经围着我们,不停地拍照。在施托克豪森与摄影师(他特别令人讨厌和肆无忌惮)进行了相当长的讨论之后,后者相当羞涩地离开了,而我们则从头再来。

就这样:现在你可以按「播放」按钮了。


  1. 译者注:Ring作动词有发出响声之义 ↩︎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